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古代製冰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古代製冰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據記載,夏天炎熱,古代皇宮用冰進行降溫。而古代沒有電,古人主要通過修建冰窖,在冬天結冰的時候把冰儲存起來,到了夏天把冰拿出來使用。還有一種方法是采用化學方法製冰。
1儲存冰的概況
我國儲存冰的曆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西周。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淩人”。這個機構人員還不少,包括“淩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在《詩經ⷨ⨂𗤸月》中有描寫采冰塊的詩句:“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入淩陰”。這裏的“淩陰”就是冰窖。古人根據經驗,將冰窖建在背陰少風的地方,一般是往地下挖約4至6米,或更深一些。每到大寒季節,人們開始鑿冰。首先要進行事前的調查了解,找到水質好的地方,選擇幹淨無雜物的冰塊。然後,把冰塊儲存到冰窖,先要用新鮮稻草、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麵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最後密封窖口。
采用這種儲存方式,到夏天時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把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3倍。
▲冰鑒,一種古代盛冰的容器
周朝冰窖是建在地下,三國時期人們開始把冰窖建在了地上,建造了專門儲藏冰的冰井台。
宋朝有專門的官職負責管理宮廷藏冰的事務。建隆三年(962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趙匡胤建宋初年,設置了冰井務,負責宮廷的藏冰工作,隸屬於皇城司管轄。
到了清朝,儲藏冰的規模較大。根據《大清會要》記載:紫禁城5口窖,藏冰規模最多25000塊;景山西門6口窖,藏冰規模54000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規模26700塊。
▲紫禁城裏的冰窖
2用硝石製冰概況
古代道士在煉丹時,發現硝石放到水中可以降溫,足夠的量可以讓水結冰。因為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硝酸鉀溶於水後會吸收大量的熱。唐朝末年,就有人用硝石製冰。
這種製冰方式,不受季節限製。而且硝石溶於水後,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或蒸發結晶法將硝石再提取出來重複使用。這種技術的采用,大大促進了古代製冷行業的發展。
▲製冰用的硝石
有了冰之後,皇宮裏的人們不僅可以用冰塊來降溫,還用冰塊來保鮮食物,製成各種冷飲食品,提高生活水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1996 - 2019 輸財助邊網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荷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