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謝軍 >英偉達將迎DeepSeek火爆後首份財報,是地雷還是催化劑? 正文

英偉達將迎DeepSeek火爆後首份財報,是地雷還是催化劑?

2025-07-05 08:11:39 来源:薄物細故網作者:濮阳市 点击:291次

來源:金十數據

英偉達(NVDA.O)將在周三美股盤後公布財報,可能會像一顆“地雷”般衝擊已經神經緊繃的美股市場。又或者,它可能會再次成為點燃AI投資熱潮的催化劑。

市場的關注焦點之一是其價格高昂的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情況。此前,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AI模型引發行業震動,讓投資者對該領域的巨額支出產生了懷疑。另外,過去九個季度,英偉達的營收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本季度,公司能否延續這一趨勢,將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DeepSeek衝擊後的首份財報

這是英偉達自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引發市場恐慌以來的首份財報。

作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英偉達過去兩年間一直是AI驅動的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熱潮的最大受益者。然而,DeepSeek的AI模型據稱能夠以遠低於西方競爭對手的成本實現類似性能,這讓部分投資者開始質疑,英偉達的高端AI芯片是否仍是贏得AI競賽的必需品。

今年1月,DeepSeek的崛起引發市場恐慌,導致英偉達股價暴跌,公司市值單日蒸發約5900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史上最大單日虧損。此前,英偉達曾是2023年和2024年美股市場上表現最好的個股之一。

Spear Invest首席投資官Ivana Delevska表示,“投資者非常關注DeepSeek及其對英偉達需求的影響。” 該公司在其主動管理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中持有英偉達股票。

“因此,如果英偉達能夠繼續‘超預期並上調指引’,那將對其股價帶來積極影響。”

不過,由於即將公布的財報覆蓋的是截至1月26日的三個月業績,而DeepSeek事件發生在1月27日,因此即便其對英偉達構成影響,也不會體現在這次的財報數據中。財報前瞻:增長放緩,但需求仍強勁

根據LSEG數據,市場預計英偉達第四財季營收將同比增長72%至380.5億美元,增速為七個季度以來最低。與此同時,公司預計截至4月的第一財季營收將增長60%。相比之下,英偉達此前連續五個季度的營收增速均超過100%,直到2023年10月季度才有所放緩。

分析師還預計,英偉達的調整後毛利率將在第四財季收縮逾3個百分點,降至73.5%;淨利潤料增長逾60%至210億美元。

盡管如此,英偉達AI芯片的需求迄今仍未出現明顯下滑。微軟和Meta等主要客戶已表示,將繼續大舉投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根據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 Ives的預測,“七大科技巨頭”(包括微軟、穀歌、Meta等)預計將在2025年投入3250億美元資本開支,較2024年增加1000億美元。但Ives也表示,目前尚未看到任何企業級AI客戶因DeepSeek事件調整部署:

“在與眾多企業AI客戶交流後,我們尚未發現有任何AI部署因DeepSeek事件而放緩或改變……所有客戶都不想‘失去排隊購買英偉達下一代芯片的機會’。”

Gabelli Funds資深投資組合經理John Belton表示,“Meta、微軟、穀歌和亞馬遜公布的資本支出計劃,顯示英偉達短期需求前景依然強勁。”該基金也持有英偉達股票。

與此同時,前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也宣布創立新的AI初創公司,為英偉達未來的競爭環境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Blackwell芯片加速出貨,但利潤承壓

英偉達的Blackwell係列高性能AI芯片預計在第四財季出貨量大幅增長,這將推動公司收入增長,但也可能因新款複雜芯片的生產成本較高而壓縮利潤率。

與以往單獨銷售GPU芯片不同,Blackwell係列標誌著英偉達向完整AI計算係統轉型,例如GB200 NVL72,該係統集成了GPU、CPU和網絡設備。這一戰略雖然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但也加劇了生產的複雜性和成本。

英偉達的代工廠台積電正緊急擴大先進封裝產能。封裝工藝是AI芯片供應鏈的主要瓶頸之一,它需要將多個芯片粘合在一起,技術難度極高。

此外,Blackwell係列的推出也遭遇了設計缺陷和芯片良率偏低的問題,盡管英偉達目前已解決相關問題。去年11月,英偉達表示Blackwell芯片的收入將在第四財季超出最初預期的數十億美元。

不過,英偉達似乎已經為推理市場的轉型做好準備。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公司認為,其下一代Blackwell芯片專為AI推理應用優化,將在該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Gabelli Funds的Belton則評價道,“Blackwell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產品係列。”

“投資者習慣了英偉達的超強業績,但考慮到Blackwell推出的複雜性,本次的財報表現可能不如以往亮眼。”

英偉達:美股市場的關鍵變量

過去一年半以來,英偉達每個季度都能“超預期+上調指引”,這已成為市場的慣性預期。

目前,英偉達的市值已超過3萬億美元,在標普500指數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蘋果。然而,分析師警告稱,盡管公司業績亮眼,其股價走勢也不一定隨之上漲。

去年11月財報公布後的三個交易日,英偉達股價累計下跌近7%,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卻持續上漲。去年8月,在英偉達公布強勁財報後,其股價次日仍大跌超6%,但其他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漲,標普500指數則保持持平。

市場對英偉達的高預期,反而往往導致失望情緒占上風。即便英偉達在周三再度超出市場預期,其股價未必會出現大幅上漲,投資者需警惕風險。晨星首席美國市場策略師Dave Sekera指出,

“在過去一年半裏,英偉達每個季度都實現了超預期增長並上調指引……市場已經習慣了這種表現。”

但本次財報中,CEO黃仁勳對DeepSeek影響的表態,可能比業績本身更值得關注。

作者:离岛区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