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木生 男,1942年7月生,江西省橫峰縣人。我國人工植葛第一人,著名葛根育種專家。於1964―1998年,以35年之功將山中野葛引種改良並成功培育出豐產葛根新品種。其成果得到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認定,育成的新種被命名為“木生葛根”進行商標注冊;其業績先後被《中央電視台》、《中國綠色時報》、《中華合作時報》、《農民日報》、《江西日報》、《農村百事通》等40餘家新聞媒體報道,“木生葛根葛苗”享譽四方。“木生葛根”生長期短,產量大、出粉率高,尤其具備葛根素含量高,營養與食療的比例平衡最佳的品質特點。其畝產值可達2萬餘元,位居全國42個葛根品種之首。“木生葛根”現已成為國內外有識之士開發葛製綠色保健食品的首選品種。繁育出更多的“木生葛苗”供人引種,開發出“木生葛根”係列食品,拓展壯大“木生葛業”。
“木生葛根”源於山中野葛,經江西省橫峰縣葛源鎮下黃溪村農民蔣木生35年來將野葛不斷引種改良、培植而成,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大等特點,其667平方米產值可達2萬餘元,並且他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獨家栽培技術。現將其品種特點與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品種特點 (一)形狀特點 根塊大,莖蔓粗,葉麵寬大分叉距短,絨毛趨白。 (二)內在特點(與山葛對比) 1.生長周期短:隻需1――2年即能成葛根(山葛需6年以上)。 2.產量大:株產葛根10――20kg(山葛6――7kg)。 3.出粉率高:含粉25%(山葛2%――4%)。 4.品質好:葛根素含量高,是開發葛保健食品的最佳品種。 5.加工簡便:製粉用普通工具粉碎、過濾、沉澱即可一次性加工(山葛纖維粗,要多次錘揉,經3次以上過濾才成)。 6.適應性廣:適應各種土壤生長,耐旱澇、無病蟲害。 7.繁殖快:栽種後,每年莖節處遍生小葛,生命力極強,對同一山、地、田而言,隻需栽種一次,永不再栽,且因生長期錯開,故1――2年後,每年均可采大留小,控製數量,高產收獲。
二、栽培技術要點 (一)選地 土層深厚的荒山荒玻、森林采伐跡地、河邊堤岸、田邊地角、房前屋後均可。 (二)地麵處理 清除雜、灌叢、特別要徹底清除野葛(原因有二:一是野葛占地,影響了地麵的有效利用;二是根塊收獲時,如混進野葛,其纖維粗且硬,會把粉碎機絞住,而無法機械化製粉)。 (三)挖種植溝(穴) 種植溝(穴)寬、深各30――40cm,兩溝(穴)間距1.0m。 (四)施底肥 垃圾、灰渣、糞肥均可,與土壤混合後製成畦。 (五)栽種 將株苗(帶根)或截苗(含2莖節,可扡插,不帶根)在最佳種植期內(公曆2月至4月下旬)栽(插)入畦溝(穴〕,每hm2可密植9750――105O0株(即每667平方米650――700株)。其中株苗與地麵成30度斜栽入土,截苗也成30度斜插入土,但兩莖節必須一節在土內,一節在土外。栽好後澆定根水。 (六)生長管理 萌發後,護苗施肥(稀人糞尿),以少量多次為宜。5月中旬(據實際情況)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後因其生命力強,覆蓋率高,固氮力強,一般無需再中耕除草,酌情施以氮肥,有條件者,供以農家肥即可,但每年春季需補施適量各類肥料。 (七)根塊收獲 時間為冬季,此時養分集中於根塊,塊根膨大,故可直接從地麵開裂處把植株基部泥土挖開,露出塊根頭部,采大留小,後覆平泥土即可。
1999年4月,中共橫峰縣委、縣政府在木生葛圓召開現場會。蔣木生向縣委、縣政府表示要盡責盡力,當好葛業生產的排頭兵。並建議,全縣要大力發展葛業生產,加大葛業開發力度。縣委、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蔣木生的建議,多次開會研究,決定把“木生葛根”的推廣種植、葛產品開發作為全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主導產業之一,使之盡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先後成立了“縣葛業開發領導小組”、“葛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葛業開發辦公室”。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蔣木生的帶動下,全縣葛業生產蓬勃發展。目前,種葛麵積已達4.2萬畝。全縣已開發出葛露、葛參茶、速溶葛粉等三大係列、十幾個品種。縣葛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葛源”牌長河葛露、“葛之源”牌葛粉,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人證,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現在,全縣上下正積極創造條件,凝聚力量向葛業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falaiw.com/Ylx6n8/557.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