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韓國政治亂局仍在發酵。近日,韓國法院再次批準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
當地時間1月9日,韓國警方動員首都圈地區刑警參與抓捕尹錫悅。前一日,韓國警察廳國家調查本部向位於韓國首都圈地區的首爾警察廳等發去公文,要求相關警察廳所屬刑警配合抓捕遭彈劾停職的韓國總統尹錫悅。此前,韓國調查機構已經在醞釀逮捕尹錫悅的第二次行動。有消息指,警方可能會使用“人海戰術”突破總統警衛處的“人肉防線”。
與此同時,韓國在野黨也在推動對尹錫悅及其夫人金建希的調查。1月8日,韓國國會未通過針對調查被停職尹錫悅的“內亂特檢法”和“金建希特檢法”,原因是投票數未滿足通過條件。就這一結果,韓國在野黨國會議員隨即在國會大廳外舉行抗議集會,有共同民主黨國會內代表稱將繼續推動“內亂特檢法”。
無論政治亂局如何發展,政治亂局對韓國經濟的損傷已經無法彌合。此前,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2025年經濟政策方向》報告,預測2025年韓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8%。從數據來看,韓國政府的預測,低於其他機構對韓國經濟增長的預估。
韓國企劃財政部第一次官(副部級)金範錫此前表示,最新的預測數值參考了彈劾總統等政治局勢誘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得到控製的先例。他強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然較大,雖然居民消費需求有望緩慢恢複,但出口增速將放緩。尤其是全球資金集中在美國、國內局勢等因素導致近期市場波動性加大,2025年韓國內經濟仍將被巨大不確定性籠罩。韓國政府表示,將先密切關注第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必要時討論額外的經濟刺激方案。
外界都關注韓國的亂局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場。在內外交困的局麵下,韓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均麵臨著難以預測的風險。
韓國政治困局難解
1月7日,在延長逮捕令獲批之後,韓國公調處正緊鑼密鼓籌備第二次執行逮捕尹錫悅。為此,公調處還決定不對外公開逮捕令的有效期,以保障成功抓捕。
一周前,韓國公調處曾嚐試逮捕被停職總統尹錫悅,但遭到總統警衛處阻攔導致行動失敗。這一事件,體現了當前韓國政治法律製度下公調處開展行動所麵臨的現實困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唐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公調處逮捕尹錫悅的行動失敗是韓國政黨、行政機關等各方勢力相互博弈、相互製衡的外在表現。“尹錫悅目前處於被彈劾狀態,被暫停行使總統權限,但仍舊保留著總統身份,擁有總統職位所賦予的特殊地位,並且尹錫悅的緊急戒嚴操作創造了韓國憲政史上多個首次,這也意味著法律層麵的解釋沒有前例可以參考,各方都麵臨法律依據不充分的質疑,增大了公調處的政治阻力。”
唐曉進一步表示,在韓國政治分裂已經白熱化的情況下,要調和利益分歧、協調各方力量並不容易。目前政治鬥爭和司法爭辯相互纏繞,令韓國國內政治未來走向變得更加錯綜複雜,陷入僵持之中,短期看,韓國國內政治的動蕩局麵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考慮到總統彈劾案所引發的政治混亂等負麵影響,韓國憲法法院正加快對尹錫悅彈劾案的審判速度,目前已經確定了此後5次的庭審辯論日期,首場辯論將在1月14日舉行。韓國憲法法院還表示,必要時將增加辯論次數。
圍繞尹錫悅去留的問題,韓國還掀起了一陣抗議風潮。1月9日,韓國四家民調機構發布的一項聯合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韓國民眾讚成憲法裁判所(憲法法院)裁決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成立,三成持反對意見。“這種輿論分裂使得公調處的逮捕行動在社會層麵缺乏廣泛而統一的支持。”唐曉表示,戒嚴令風波已持續月餘,韓國政局動蕩仍未有平息跡象,負麵影響日益凸顯。
唐曉認為,若這種局麵持續,政治對立情緒隻會加速滲透到社會層麵,導致韓國社會更加撕裂,而這種民意撕裂也將導致政府在民眾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受到挑戰,對韓國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發展十分不利。
失望情緒蔓延,韓國散戶轉投美股
受到韓國要求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發揮作用等因素影響,2025年開年後,韓國股市有所回升。但從年初至1月9日僅錄得5%的漲幅,遠未彌補2024年全年錄得的近10%跌幅。
近期有數據顯示,韓國散戶投資者正蜂擁至美國股市。據韓國證券存托機構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韓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達到創紀錄的1121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這與他們同年淨拋售價值5.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的韓國KOSPI指數股票形成鮮明對比。有分析指,這是韓國投資者押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美股會繼續上漲,同時也是對韓國股市的糟糕表現感到沮喪。
韓國政府也將股市低迷的原因歸咎於國內政治的動蕩。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目前韓國繼續麵臨幾十年來最嚴峻的政治動蕩,這使得韓元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令韓國股市承壓。
研究院研究員王寧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主要有三方麵因素導致韓國股市的低迷,“一是,AI芯片競爭力不足,使得三星等半導體企業業績下滑。二是,韓元兌美元貶值以及亞洲其他國家股市表現較好,資金流出韓國股市。三是,政治風波引起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韓國股市低迷。”她認為,未來韓國股市表現,將受到其國內政局走向、政府出台的金融市場穩定措施、出口貿易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盧西拉ⷥ尼拉也持相近的觀點,認為韓國未能利用強勁的出口優勢導致股市低迷,而這與結構性和特殊性問題有關。若韓國國內政治動蕩加劇,可能進一步促使韓國散戶轉向美股。而且博尼拉認為,政治波動越長可能進一步削弱消費者信心,並導致投資和消費進一步減弱。
韓國經濟基本麵惡化
韓國經濟基本麵惡化的程度不斷加劇。近日,韓國政府把經濟增長預測從7月的2.2%,下調至1.8%,這一預測也低於韓國央行和其他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預估。從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韓國實際GDP同比增速逐季下降。細看“三駕馬車”的表現,王寧遠指出,韓國的私人消費和設備投資在2024年第三季度才轉為同比正增長,然而12月的政治風波再次對餐飲住宿等消費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建築投資則從2024年第二季度開始呈現同比負增長,出口對韓國經濟貢獻最大,10月以來,出口增速也已明顯放緩。
韓國的出口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的《2024年進出口動向》顯示,2024年韓國全年出口同比增長8.2%,達到6838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來看韓國的出口仍能保持韌性,但目前亮眼的出口可能是因為避免明年關稅加征而提前出口,未來韓國還需要加強中日韓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采取多元化出口,才能化解來自美國關稅政策的壓力,平衡韓國的國際貿易收支。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韓國經濟將麵臨多方麵風險。安邦智庫研究員周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外向型經濟體,在逆全球化進一步加深的趨勢下,其貿易容易受到衝擊。而且韓國內需不振,長此以往消費者信心將受到嚴重打擊,年末的聚會和消費活動未能恢複到往年水平,導致餐飲、旅遊等行業表現不佳,或會進一步抑製經濟增長。
“當前,韓國經濟呈現出內需疲軟、出口增長放緩的特點,政局動蕩進一步削弱經濟增長動力。”王寧遠認為,2025年韓國經濟將麵臨內外雙重壓力。就韓國國內而言,政局動蕩影響企業信心,企業會更謹慎地進行生產和投資擴張。韓國高度依賴能源和物資進口,但政局動蕩加劇韓元貶值,可能帶來輸入性通脹;私人消費受此影響可能再次走弱,韓國需要更積極有力的財政政策刺激消費、支持中小企業和商戶,然而政局不穩使相關政策出台的時間和執行效果都充滿不確定性。就國際環境而言,在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特朗普就任後全球可能出現加征關稅潮影響下,韓國出口增長可能繼續放緩。
距離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式上台已不足兩周,屆時特朗普有可能將對多個國家揮舞“關稅大棒”。對韓國來說,後續由此帶來的風險或許更為致命。
王寧遠指出,特朗普2.0時代可能削減《2022通脹削減法案》對在美國建廠的綠色產業和芯片產業企業的補貼,支持傳統能源發展,這些政策將令在美國進行電動汽車和半導體投資的韓國企業利益受損。
據悉,目前部分韓國企業已放緩或暫停正在進行的在美投資建廠計劃。以電動汽車為例,2024年12月,韓國企業正在重新評估其在美國投資540億美元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廠的計劃。一些企業因對電動汽車需求下降和特朗普可能采取的措施感到不安,已放緩或暫停部分工廠建設進度。
周超也認為,特朗普再次上台後,其“美國優先”政策可能會對韓國經濟產生重大衝擊,尤其是對出口依賴度高的行業,如韓國的半導體和汽車製造,將麵臨更高的關稅和貿易壁壘,這將直接影響韓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